Monday 22 December 2014

真愛的四個層面:慈、悲、喜、捨

慈、悲、喜、捨是覺者的本性,也是真愛的四個層面,
存在我們心中、每個人心中和每件事中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海濤法語


大乘佛法的修行,著重在對一切眾生的愛與關懷,換句話說,修行大乘佛法就是在於培養「愛眾生的能力」。佛教中的愛,稱之為慈悲心,又可稱為大愛或是真愛。

唯有真愛,才有快樂
真愛能夠帶來快樂,因為真愛不但不傷害眾生,還要用各種方法來利益眾生,讓眾生離苦得樂。海濤法師說:「唯有真愛,才有快樂。」能夠替大家帶來真正快樂的愛才是真愛,這是判斷真愛的唯一標準。
凡俗的愛,雖名之為愛,實際上只是一種追求名聞利養的欲望而已,往往是將個人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而不自知。海濤法師說:「真正的愛,不是那種假的──建立在感情的、肉體的、欲望的、佔有的、控制的愛,那種愛讓人害怕、讓人痛苦。真正的愛,簡單來說叫做『發心』,發什麼心?發關懷一切眾生的心,也稱菩提心。」

真愛的四個要點
學習大乘佛法,實修是非常重要的。談到真愛的修行方法,海濤法師說:「慈悲喜捨,四無量心,就是慈悲心的意思,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。但是慈悲心也要去修行,要故意去造作這個四無量心,你才能夠說你是發菩提心。發菩提心以後,我們就要去觀修這個四無量心,而且真實的能夠利益有情眾生。」

真愛的具體修行方法就是行四無量心,意即:慈、悲、喜、捨。關於真愛的內涵,海濤法師分成四點來說明:
真愛的第一點是慈是給予喜悅、快樂的意願和能力。要培養這能力,就要諦觀和諦聽,這樣我們將知道如何才會使別人快樂。
真愛的第二點是悲,也就是舒緩和轉變苦難、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。一個悲心的言語、行動或者念頭,就可以減緩另一個人的苦難,帶給他喜悅。
真愛的第三點是喜,真愛總是替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帶來歡喜。如果我們的愛無法替雙方帶來喜樂,就不是真愛。
真愛的第四點是捨,
意即平等心、不執著、不分別、平常心或放下。憎愛平等,於一切眾生平等無分別之心。

消滅心中惡念
凡夫由於無明的緣故,加上心中充滿了名聞利養的心念,在遇到得意或是挫折時很容易心生不好的念頭。惡念的產生往往是來自於心中的貪嗔癡三毒之火,一旦點燃三毒之火,便很容易造業,火燒功德林。
因此修行佛法的當務之急在於熄滅心中的惡念之火。龍樹大師曾說:「行慈無量,熄滅眾生心中的憤怒。行悲無量,熄滅眾生心中一切憂鬱和焦慮。行喜無量,熄滅眾生心中的悲傷和無歡。行捨無量,熄滅眾生心中的仇恨、厭惡和執著。」經由四無量心修習,可以熄滅眾生心中種種不好的心念,將偏狹的心量轉化成廣大的心量。

真愛的修習次第
經典中所說的四無量心修行次第,多是以按照慈、悲、喜、捨的順序來修,如《增一阿含經》中所說:「由慈三昧辦悲三昧,緣悲三昧得喜三昧,緣喜三昧得護(捨)三昧。」關於這一點,海濤法師指出:「四無量心,若依經典的說法,是依慈、悲、喜、捨的順序來修的。若依口訣的教授,則是先觀修捨心,在捨心生起之後,才觀修慈、悲、喜心。」
由此可知,四無量心的修行次第有兩種,可以按照順序修,也可以先修捨心。無論按照哪一種順序修,最好能向善知識請益,才能如法修行。

見生命的曙光
學習真愛,才能成就真愛,真愛是現代人的希望也是亟需學習的課題。唯有真愛才能夠淨化長久以來由凡俗欲念所積累下來的深厚罪業,也唯有真愛才能夠讓茫然無助的現代人重見生命的曙光。
關於真愛的學習,海濤法師期勉大家說:「佛陀對愛的教導,是既清楚又科學又不難實踐,我們每一個人,都可以從這些教導中受益匪淺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